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技术
谈四轮定位仪在汽车维修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2-10-16 06:24:17

1.电脑式四轮定位仪及检测

在汽车四轮定位机理的基础上,世界各汽车大国不断地在进行新型四轮定位仪具的研制,推动汽车四轮定位技术的发展。比如美国的战车(JBC)、太阳(SUN)、亨特(HUNTER)、大熊(BEAR)、汉尼诗(HENISY);意大利的科基(CORCHI);德国的百世霸(BEISSBATH);韩国的 UN-K 等厂家生产的四轮定位仪都已推向市场。美国 JBC 公司生产的 V3D 型四轮定位仪,它不同于传统四轮定位仪用二度空间技术分别测量前束和外倾角,而是根据三维空间原理,用 2 个高清晰度的摄像机,分辨和输入微小变化的信息,然后用 5 个配以精密软件的高速微电脑进行计算,可以同时测量前束和外倾角。其特点主要有 2 点:一是运用三维空间技术不靠重力测量车轮外倾角,定位平台不平不会影响测量精度,测量四轮定位角时,不会碰到机头,保证有很高的测试重复率;二是它的机头上没有电源、电路和传感器,因而不存在电气故障,不必调整和维修,使用成本较低。

 

不同车型的四轮定位值不同。汽车的四轮定位合格与否,需要把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才能确定。现代先进的电脑四轮定位仪,不仅采用了先进的测量系统和科学的检测方法,而且储存了大量常见车型的四轮定位标准数据。在检测过程中,可随时把实测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并通过屏幕用图形和数字显示出需要调整的部位、调整方法以及在调整过程中数值的变化,把复杂的四轮定位检测调整简化成“看图操作”。

 

四轮定位仪由主机、前后车轮检测传感器、传感器支架、转角盘、制动锁和转向盘锁,以及导线等零件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分别装于前后 4 个轮辋上的定位校正头(传感器)所产生的 1 对横置光束和 2 对纵置光束,当车辆置于水平轮盘上,车轮转动一定角度时,光束焦点位移发生变化,四轮定位仪感知这一变化后,即可测出前束角。当前束角为零时,利用校正头内的电子倾斜仪,可测出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

 

不同型式的四轮定位仪虽然其基本检测原理相同,但使用方法有很大差异,因此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以下以电脑式四轮定位仪为例介绍其检测方法。为保证检测数据可靠及便于检测和调整,汽车需放在举升平台上,举升平台必须处于水平状态。在检测汽车的四轮定位时,被检车辆应满足以下要求:前后轮胎气压及胎面磨损基本一致;前后悬架系统的零部件完好、不松旷;转向系统调整适当,不松旷;前后减振器性能良好,不漏油;汽车前后高度与标准值的差不大于 5mm;制动系统正常。

 

检测前的准备:把汽车开上举升平台,托起 4 个车轮,把汽车举升0.5m(第一次举升);托起车身适当部位,把汽车举升至车轮能够自由转动(第二次举升)。拆下各车轮,检查轮胎磨损情况;检查轮胎气压,使之符合标准。做车轮的动平衡,动平衡完成后,把车轮装好。检查年身高度,检查车身 4 个角的高度和减振器技术状况,如车身不平应先调平;同时检查转向系统和悬架是否松旷,如松旷则应先紧固或更换零件。

 

检测步骤:a.把传感器支架安装在轮辋上,再把传感器(定位校正头)安装到支架上且调整好。开机进入测试程序,输入被检汽车的车型和生产年份。b.轮辋变形补偿。转向盘位于直行位置,使每个车轮旋转 1 周,即可把轮辋变形误差输入电脑。c.降下第二次举升量,使车轮落到平台上,把汽车前部和后部向下压动 4~5 次,使其作压力弹跳。用刹车锁压下制动踏板,使汽车处于制动状态。d.把转向盘左转至电脑发出“OK”声,输入左转角度;然后把转向盘右转至电脑发出“OK”声,输入右转角度。e.把转向盘回正,电脑屏幕上显示出后轮的前束及外倾角数值。调正转向盘,并用转向盘锁锁住转向盘使之不能转动。f.把安装在 4 个车轮上的定位校正头的水平仪调到水平线上,此时电脑屏幕上显示出转向轮的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转向轮外倾角和前束的数值。若不符合规定,可调整主销后倾角、车轮外倾角及前束,调整方法可按电脑屏幕提示进行。若调整后仍不能解决问题,则应更换有关零部件。g.进行第二次压力弹跳,将转向轮左右转动,把车身反复压下后,观察屏幕上的数值有无变化,若数值变化应再次调整。若第二次检查未发现问题,则应将调整时松开的部位紧固。拆下定位校正头和支架,进行路试,检查四轮定位检测调整效果。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34,367.2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