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维修案例库 > 厨卫设备 小家电
浅议电磁炉特殊元器件(二)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2-09-17 08:29:18

②带有阻尼二极管的 N 型 IGBT 管的电路符号是在上述符号的 c、e 极间添画一只二极管符号即可,二极管的负端接 c 极,正端接 e 极,如图 7 所示。常见的IGBT 管的管脚排列顺序与常见的大功率三极管一致,即管脚朝下,标注面向自己,从左到右依此是门极(G)、集电极(c)、发射极(e)。


说明:由于电磁炉中使用的 IGBT 管多为 N 型 IGBT管,除特殊说明外均指 N 型 IGBT 管。

 

( 3) I GBT 管好坏的检测

IGBT 管的好坏可用指针万用表的 R×l kΩ 档来检测,或用数字万用表的“ ”档来测量 PN 结正向压降进行判断。检测前先将 IGBT 管三只引脚短路放电,避免影响检测的准确度;然后用指针万用表的两枝表笔正反测 G、e 两极及 G、c 两极的电阻,对于正常的IGBT 管,上述所测值均为无穷大;最后用指针万用表的红笔接 c 极,黑笔接 e 极,若所测值在 3.5 kΩ 左右,则所测管为含阻尼二极管的 IGBT 管,若所测值在50 kΩ 左右,则所测 IGBT 管内不含阻尼二极管。对于数字万用表,正常情况下,IGBT 管的 e、c 极间正向压降约为 0.5 V。

 

综上所述,内含阻尼二极管的 IGBT 管检测示意图如图 8 所示。表笔连接除图中所示外,其他连接检测的读数均为无穷大。

 

如果测得 IGBT 管三个引脚间电阻均很小,则说明该管已击穿损坏;若测得 IGBT 管三个引脚间电阻均为无穷大,说明该管已开路损坏。实际维修中,IGBT 管多为击穿损坏。

 

提示:正常的 IGBT 管,G、e 两极与 G、c 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内含阻尼二极管的 IGBT 管正常时,e、c 极间均有 4 kΩ 正向电阻。

 

(4)1GBT管放大能力的初略判断在检测 IGBT 管的放大能力之前,应先将 IGBT 管三个引脚短路放电;然后将指针万用表置于 R×l kΩ档,用红表笔接 IGBT 管 e 极,黑表笔接管子 c 极,此时万用表指针不偏转,即阻值为无穷大;接着用黑表笔碰触一下 c 极后,再将黑表笔接管子 c 极,测 c、e极间电阻,这时万用表指针偏转,即 c、e 极间电阻值由无穷大减小到某一值。上述现象说明 IGBT 管具有一定的放大能力,所测得的阻值越小,IGBT 管的放大能力越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 IGBT 管,如 K25T120、GT40T101等,按上述方法用指针万用表 R×l kΩ 档所测阻值均为无穷大,因此不能判断管子的放大能力。这时换用R×l0 kΩ 档检测判断即可。例如:K25T120 型 IGBT管,使用 MF500 型万用表 R×l0 kΩ 档,红表笔接 e极,黑表笔接 c 极时,阻值为无穷大;若这时用手指同时接触一下黑表笔与 G 极,阻值立即降至 110 kΩ;若用黑表笔触一下 G 极,再次测得 c、e 极间正向电阻已降为 16 kΩ 左右。

 

提示:由于 IGBT 管 G 极内部电路具有电容特性,能够储存一定量的电荷,因此每次检测 IGBT 管时,都应先短路三极,以防引起误判。

 

综上所述,IGBT 管放大能力的初略判断方法类似于三极管放大倍数的判断,其判断示意图如图 9 所示。另外,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快速判断出特殊外形的 IGBT管的 c、e 极,剩下一脚便为 G极。

 

(5)I GBT管的常见型号及主要参数IGBT 管作为一种高电压、大电流的功率器件,一直被广泛地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如用在汽车点火器、UPS 电源、三相电机变频器、电焊机的开关电源中作为开关管或功率输出管。

 

目前,用于电磁炉的 IGBT 管主要由 FAIRCHILD(美国仙童)、INFINEON(德国英飞凌)、TOSHIBA(日本东芝)等几家国外公司生产,各公司对 IGBT 管的型号命名不尽相同,但大致有以下规律:

 

①管子型号前半部分数字表示该管的最大工作电流值,如:G40××××、20N××××就分别表示其最大工作电流为 40 A、20 A。

 

②管子型号后半部分数字则表示该管的最高耐压值,如:G×××l50××、××Nl20×××就分别表示最高耐压值为 1.5 kV、1.2 kV。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7,382.81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