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包年699元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维修教程知识 > 电子制作
四通道单极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1-11-23 09:56:47



  本文将讨论如何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组装、测试和使用低成本四通道步进电机驱动器。其中包括用于直接与PC机相连接的RS-232接口,用于表述传送给控制器的命令的客户端高级控制语言,以及驱动步进电机的驱动器电路。此外,还根据用户特殊要求对PC通讯软件进行一定程度的说明。此软件与微软的32位WINDOWS开发平台兼容,采用BorlandDelphi来开发。

  RS232串行接口

    RS232串行接口标准制定于40多年前,是目前个人计算机上最受人欢迎的低带宽的串行通讯标准。事实上所有的计算机在出厂时都至少带有一个RS232口,很多微控制器也都装有RS232接口或很容易扩展出带RS232口的电路,所以RS232口经常被选为应用项目的连接装置。

  RS232串行接口有9根连接线.PC机上的一般配置采用9针小型D型连接器,称为COM1或COM2。实践中常常仅使用其中3根连线(插针2、3和5)就可以实现半双工通讯。此接口的完整的外观和连线见下图。但要注意:RS232接口不采用标准的TTL电平,而使用+3V—+25V电平来表示逻辑‘0’;-3V~-25V电平来表示逻辑‘1’。这种安排使得双方可以在一定距离内进行直接的通讯。但在电路内部需要增加实现RS232电平与TTL电平转换的附加电路。

  在计算机一侧,与驱动器通讯的方式类似于通过接口对磁盘的数据文件进行存取。每个端口有独立的地址,存取前先要打开,传输所需数据后再关闭。不同点是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设置端口的属性(配置)。例如数据的传输率及数据超时处理方式等。

  硬件结构

  下图给出了步进电机驱动器和接口的电路图,图相当清晰。从RS232输入端开始,发送(TX)、接收(RX)线接在一个电平转换器芯片(IC2)上。如前所述:此芯片的功能是对RS232口的不对称电压进行转换。例如:从-9V/+9V之间变化,变为TTL电平范围(+5V~-5V)。注意:这些操作是在电路内部通过在双端高电压(+/-9V)电源上加开关电容来实现的。

  转换后的TTL电平信号接到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一个可编程集成电路(ICl)的管脚上。RS232的I/O端必须通过串联电阻R1、R2连接,转换后的另一端通过R3、R4连接,目的是在电路出现错误时加以保护。

  线性稳压器IC3用于为PIC、MCU和RS232接口芯片提供稳定的+5v电源。IC1内部的双稳态电路与电容C6、C7-起组成了UART所需要的20MHz振荡器。由于微控制器PIC不需要复位,其第一脚被R1上拉为高电平。其余全部I/O管脚都被定义为输出口,并被连接到步进电机驱动器和LED指示器上。

  所采用的步进电机驱动方式是电阻限制型单极驱动,适用于5、6和8引线低功率步进电机。这里提供了绕组单极驱动的简单而低成本的方法,但由于功率会消耗在平衡电阻上,这种方法效率较低。

  相驱动电路采用由微控制器输出端直接驱动的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MOSFET)来为步进电机供电。电路可以使用各种逻辑级的场效应管(参见插图)。还需要用快恢复型二极管来提供存储在绕组中的能量的返回路径,并防止场效应管由于反电动势放电所造成的击穿危险。在可用的各种场效应管中选择时,请参考插图中给出的参数。平衡电阻用于限制通过某相绕组中的电流,但必然会耗费功率。电阻的值需要根据所用的电机专门进行计算。所以取得厂家关于步进电机的数据,包括:绕组阻抗、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等数据是必须的。如果无法取得数据,仅仅依靠万用表测量电阻值是不适宜的。

  因为这种方式不能得到电机在实际功率水平下的数据参数。

  下表给出了一种平衡电阻的选择实例,以及两种步进电机在不同的电压下的额定参数。这些值可以用如下方法计算:

  R平衡电阻=V电源/(I电机-R电机)P平衡电阻=0. 5(II电机xR平衡电阻)注意几点:由于电机在全步进方式运行,绕组仅半时供电。因此,选用的平衡电阻的额定功率可以是正常消耗功率的一半。电源电压可以选择在10~30V之间。电源电压越高,电机的负载能力越强。一般电源电压应略高于额定电压,不要忘记在平衡电阻上会有一个电压降。而且请记住:能被此PCB电路驱动的(每一绕组)的最大额定电流不能超过1A。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37,953.1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