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维修 > 其它国产车系实例
检修红旗世纪星水温偏高,冷却液常缺故障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2-05-15 08:32:16

 

②检查节温器损坏故障。节温器是否能完全打开,拆掉节温器,把拆下的节温器放在热水中加热,约 87℃开始打开,102℃开至最大,行程约8mm,节温器打开温度符合标准。装到车上检查上、下水管都烫手,储液罐小回水管已开始出冷却液,说明大循环基本正常。打开储液罐加水口观察泵水情况。发动机加速时,储液罐有回水,冷却液已循环,表明水泵或节温器工作正常,无故障。

 

③检查散热器(水箱)堵塞故障。

内部堵塞会影响冷却液的循环,同时会产生压力,这时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散热器漏水,另一种是在高速行驶时水温特别高。拆下温控开关,若冷却液流得很快,没有沉积物,拆下散热器上水管、下水管吹散热器畅通,说明散热器没有堵塞,散热器正常无故障。

 

通过以上步骤,就能很快地将引起水温过高的故障部位找到,该车节温器在 87℃开始打开,打开温度符合标准,冷却风扇高、低运转正常,检测结果为冷却系统电路控制部分、冷却系统机械部分均正常无故障。

 

3. 发动机冷却液面下降快的诊断与检查

 

⑴检查冷却液不足。水温高时水箱盖是否漏水、发动机内部产生气阻。首先检查散热器冷却液液面高度,冷却液不足,添加到上线(添加冷却液时,把进气歧管上的放气螺丝打开,直到没有气泡,把放气螺丝拧紧),水温高时观察储水罐盖无漏水现象。

 

⑵检查冷却系统外部有无漏水。外部检查散热器两侧水槽、散热器上水管、下水管、储液罐、水泵水封、连接水管、节温器盖等没有发现漏水的地方。

 

⑶检查暖风散热器部分。暖风水阀(此车最容易漏水的地方)、暖风散热器在仪表台内部,漏水不容易发现。把缸盖暖风出水管和回水管直接连接,不通过暖风水阀、暖风散热器,看冷却液还缺不缺,试车,检测结果还是缺水,排除了暖风水阀、暖风散热器漏水的可能,缺水与暖风系统无关,那么只有检查发动机内部是否漏水。

 

⑷检查汽缸垫是否冲坏。汽缸垫使用时间过久造成烧蚀或损坏,起不到密封作用,造成油道与水道相通。燃烧室与水道相通,这时会从排水管排水或排白烟,造成水箱经常性缺水;水道与机油道相通(机油里有水呈乳白色);水道与水道相通,造成缸体散热不良,尤其在高速时影响更大。

 

启动发动机 ( 冷车 ) 运转几分钟,水温正常升高,且有暖风,说明水泵、节温器工作正常,打开加机油口盖发现机油有乳化现象,在气门室里看到乳白色的油水混合物,有可能汽缸垫冲坏。

 

根据以上检查的故障现象和行驶里程(该车已行驶         468500km)判断,汽缸垫被冲坏的可能性极大。于是把汽缸盖拆下来检查,却发现汽缸垫没有明显的损坏现象,并且汽缸盖平面度良好,没有变形和腐蚀。更换汽缸垫,安装完毕,更换新机油,加上冷却液,启动发动机,温度正常,散热器冷却风扇高、低速运转正常,认为故障已经排除。进行路试,高速行驶 50km 后检查冷却液,液面又低了,发动机冷却液还是缺。

 

发动机冷却液面降低不是由汽缸垫引起的,那么冷却液究竟跑到哪儿去了呢?

 

进一步检查该发动机外部附件需用水预热的地方,节气门预热水道,怠速控制阀内部预热水道。这些预热水道腐蚀后会与进气道相通,吸气时冷却液被吸入汽缸,渗入油底壳。拆下节气门体和怠速控制阀,检查水道、水管没有发现问题。还有发动机冷却液排气孔也在进气管上,如果水道腐蚀后冷却液也可能被吸入汽缸,故拆下进气管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经检查确认,节气门、怠速控制阀气道上的冷却液排气孔都没有漏水的地方。为了找到故障点只得借助冷却液检测仪进行检测。

 

⑸ 检 查 机 体 水套、汽缸盖水道是否有裂纹       。汽缸盖或汽缸体某处腐蚀而导致的泄漏,有轻微裂缝或砂眼等。

 

检查机油油底壳液面没有明显升高,但是打开加机油口盖,观察有水蒸气、机油有乳化现象,表明汽缸盖或汽缸体水套肯定有泄漏,有冷却液漏入曲轴箱(油底壳)。

 

为了准确判断找出漏水部位,把冷却液测试仪装在储液罐加注口上,用测试仪的手动泵使压力达到180kPa,观察压力表,表针压力有下降,说明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泄漏。把所涉及到的部位,遮挡部位逐一进行拆卸检查,然后用冷却液测试仪向冷却系统内继续加压,拆下油底壳查看汽缸套和汽缸体水套,依然没有发现有水滴漏入曲轴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87,900.4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