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包年699元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维修教程知识 > 单片机栏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09-10-13 09:24:34




0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高密度分布的处于被观测对象内部或周围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其节点不需要预先安装或预先决定位置,这样提高了动态随机部署于不可达或危险地域的可行性、传感器网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范围涵盖医疗、军事和家庭等很多领域。例如,传感器网络快速部署、自组织和容错特性使其可以在军事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智能、监测、勘测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疗领域,传感器网络可以部署用来监测病人并辅助残障病人、其他商业应用还包括跟踪产品质量、监测危险地域等。
    本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物理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和通信体系结构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1 体系结构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4类基本实体对象:目标、观测节点传感节点和感知视场,另外,还需定义外部网络、远程任务管理单元和用户来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应用刻画,如图1所示。大量传感节点随机部署,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协同形成对目标的感知视场。传感节点检测的目标信号经本地简单处理后通过邻近传感节点多跳传输到观测节点。用户和远程任务管理单元通过外部网络,比如卫星通信网络或Internet,与观测节点进行交互。观测节点向网络发布查询请求和控制指令,接收传感节点返回的目标信息。

    传感节点具有原始数据采集、本地信息处理、无线数据传输及与其它节点协同工作的能力,依据应用需求,还可能携带定位,能源补给或移动等模块。节点可采用飞行器撒播、火箭弹射或人工埋置等方式部署。
    目标是网络感兴趣的对象及其属性,有时特指某类信号源。传感节点通过目标的热、红外、声纳、雷达或震动等信号,获取目标温度、光强度、噪声、压力、运动方向或速度等属性。传感节点对感兴趣目标的信息获取范围称为该节点的感知视场,网络中所有节点视场的集合称为该网络的感知视场。当传感节点检测到的目标信息超过设定阀值,需提交给观测节点时,被称为有效节点。
    观测节点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在网内作为接收者和控制者,被授权监听和处理网络的事件消息和数据,可向传感器网络发布查询请求或派发任务;另一方面,面向网外作为中继和网关完成传感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信令和数据的转换,是连接传感器网络与其它网络的桥梁。通常假设观测节点能力较强,资源充分或可补充。观测节点有被动触发和主动查询两种工作模式,前者被动地由传感节点发出的感兴趣事件或消息触发,后者则周期扫描网络和查询传感节点,较常用。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推荐阅读

图文阅读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15,421.9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