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技术
谈车用电线束插接器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汽车电器  作者:佚名  2013-07-15 08:14:29

    摘要:本篇介绍车用电线束插接器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该数据库如果得以应用,则会给汽车开发人员带来极大便利,从而缩短汽车的开发周期、减小开发风险、降低开发成本。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内部电子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同时汽车内部可以提供的电子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使车用插接器成为汽车零部件中发展最快的一个细分市场。

    一般汽车需要用到的插接器种类有近百种,单一车型所使用的插接器约有数百个之多。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智能化等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日益增加,这将使汽车插接器应用数量呈现增长的情形。

    我国的汽车发展源于美系、日系、欧系等,因其地域、风格不同,所使用的插接器也不同。在一个汽车厂,不同车型的研发往往需要不同的人员主导,在插接器的选用上,一方面沿袭目标车型,一方面由各个项目负责人根据自己的经验选用,从而导致同一汽车厂不同车型间的相同功能部位往往选用不同的插接器。如图1中的A, B, C 3种插接器。

    图1中的3种插接器均为2线6.3规格非密封插接器,3种插接器与其对插端配合部位的尺寸相同,均适用于同一对插端,所起功能相同,其最大区别为3种插接器的适配端子不同,3种插接器完全可以互换。在同一汽车厂不同车型中均使用其中一种插接器即可满足要求。

    如果使用3种插接器,一方面增加了插接器选型的工作量,延缓了开发周期;另一方面由于插接器物料的增加,加剧了汽车厂和其配套的线束厂等的管理成本;最后使以往车型上插接器成功使用经验不能很好地被继承,增加了很大的开发风险。

    本文从插接器的应用出发,介绍了插接器的一个管理工具—插接器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可以使开发人员正确、迅速地选出适合自己的插接器,使以往的成功经验得到很好地继承,从而减小开发风险,同时可以使汽车设计更加便利,缩短开发周期,从而实现插接器的平台化发展。

1插接器数据库中入库插接器的选择
    对于一个汽车厂而言,建立插接器数据库首要工作为筛选需要入库的插接器。通常,按照插接器使用情况分为2类。
1.1正在使用的或原来使用过的插接器
    该种情况的筛选比较简单:第一,根据以往车型的使用情况,把性能稳定、使用便利的插接器选出来以备进一步筛选;第二,从筛选出的插接器中把形状相似、功能类同的插接器选出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一种插接器入库。如图1中所示3种插接器,比较后选其一种入库。

1.2初次使用的插接器
对于该种情况下的插接器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工作:初步检验。试装、试验*路试。小批量使用升批量使用。验证过后,如果品质稳定、性能可靠,则可以选入插接器数据库。

    1)初步检验检验插接器的外观、尺寸、材质等。
    2)试装按照插接器预使用位置、空间等进行对插检验。
    3)试验按照插接器的标准(国标或客户指定标准)在试验室进行性能测试。
    4)路试把插接器按照最终使用状态装入汽车中,随汽车一起进行规定时间、规定路况的检验。
    5)小批量使用把插接器小批量用于汽车上,伴随汽车一起接受市场、客户检验。
6)批量使用插接器在汽车上大量地使用。

2建立插接器数据库
    建立插接器数据库需要开发一个插接器管理软件,如CHS软件。把插接器的相关信息和以往成功使用经验建立其中,以便查阅、调出使用。插接器的相关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表1、表2、表3中所示。


    在表1、表2、表3中,相关信息的表达内容如下。
    1)公司编号为各个汽车厂自己的编号,与入库的插接器一一对应,在汽车设计时,文献中可以只体现汽车厂自己的编号,从而进一步加强技术保密工作。
    2) 2D图纸为插接器二维图纸,根据汽车厂的需求,可以把汽车厂的编号和原始使用车型、位置等信息编入其中,用于插接器的选型和初步验收。
    3) 3D图纸可以用于汽车设计时的3D布局。
    4)表1中的CAD剖面图用于汽车厂出线束二维图纸;附件为护套适配的卡子、卡扣等。
    5)表1中的适配端子及防水栓,可以把适配该护套的所有端子及对应防水栓列入其中,以备后续车型开发选用。

[1] [2]  下一页

关键词:插接器

  • 好的评价
      0%(0)
  • 差的评价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82,992.20000 毫秒